近年来,“数据黑产”“滴滴网约车司机犯案”“比特币炒作”等互联网事件层出不穷,引起广泛热议。在华体会(中国)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看来,互联网经济法治已经成为保障经济顺畅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要素。如何实现互联网经济法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申卫星负责的“互联网经济的法治保障研究”入选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团队将围绕互联网经济的规制与法治体系构建、数据权利与网络产权保护、互联网电子商务与平台治理、互联网市场竞争秩序保障、互联网经济犯罪与金融安全维护等问题展开研究,致力于构建跨学科交叉、跨地域融合的互联网经济法治体系,推动互联网经济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发展,为互联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为我国的网信事业发展孕育了无限的可能”,申卫星表示。但相对于国外比较成熟的研究,我国在互联网经济治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互联网经济的法治体系建设远未达成。
申卫星指出,过去学者们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都局限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自有的学术框架中,缺乏多元视角和学科的协同分析,价值分析和利益平衡上也可能有所偏颇。而此次研究将以现行法律规定为主线,综合多种学科视角,引入多元利益主体,认真听取政府部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以及国际机构对于互联网经济法治保障的期待,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将法学理论与经济学、计算机等专业技术相结合。
课题组一方面围绕互联网经济法治保障的基础理论进行总体研究,分析整合互联网经济法治保障的一般理论,创设互联网经济法治保障研究的框架和体例,优化互联网经济法治保障的研究路径,另一方面对互联网经济领域的虚拟财产和产权保护、电子商务和平台治理、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互联网经济犯罪与金融安全等重点领域内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比较研究,就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共性问题进行概括抽象和总结,为指导实践提供可行方案。研究包括了互联网经济法治保障的法律法规、互联网经济法治保障的政策和技术标准、互联网经济法治保障的实践经验、互联网经济法治保障的技术措施和互联网经济法治保障的问题和需求五个子课题。
互联网经济活动能否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野蛮生长到法治化,是推动法治社会建设、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砝码。申卫星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将为诸多互联网经济相关权力机关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活动提供参考,为规范互联网经济行为提供一个扎实的支撑,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等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助力实现“互联网+”在经济领域法治保障力的提升。
在申卫星看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遍布性、跨地域性等特征,互联网经济若是规制不足或者规制不当,很可能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财产甚至人身损害,但互联网经济若是规制过分,也可能会约束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他认为,如何掌握互联网经济治理的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秩序稳定之间的平衡,是本课题研究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互联网全球化背景下,梳理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互联网经济法治理论,在学术、应用和社会等不同层面的意义不言而喻。互联网市场竞争格局的快速演变引发了对现有理论的创新、对现有规则的修改以及对执法和司法思路的探讨。申卫星课题组首次打破碎片化的网络法理论研究现状以构建网络法的法学范畴,并将互联网经济问题的研究纳入到全局整体性宏观层面,提升到理论和战略高度。
申卫星有一个愿景——构建中国通往互联网经济法治保障中心的桥梁,助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互联网经济法治保障体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国家有关部门、国际组织、国际互联网企业提供专业的决策支撑和服务能力。在他看来,这是华体会(中国)法学院应该承担的使命。
在2017级法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面对真正“生而数字”、与中国互联网时代一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青年一代,申卫星鼓励同学们:“清华是一个科学技术的‘先锋剧场’,没有其他任何地方比清华更适合网络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人学习交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他希望以“互联网经济的法治保障研究”为契机,继续加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建设,提高相关领域研究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培养华体会平台优秀的“计算法学”的复合型人才,为互联网经济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