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华诞回顾
机械工程任重道远
●
陈强
李先耀
机械工程学系是我校最早组建的工科系之一,自1932年成立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其间,随着发展的需要,很多新学科逐渐从机械工程学系中派生,现在的机械工程系就是其传承之一。
建国后,尤其是经过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机械工程系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协力,本着严谨求实、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为国家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在相关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50年代末期,机械工程系在用高效电渣焊解决轧钢机架大型结构的制造及电渣焊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方面在全国居主导地位,同时,在国内最早创立球墨铸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大型水压机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60年代,参加完成了我国第一台核反应堆池壳的焊接制造任务,并与企业合作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真空电子束焊机。
改革开放以后,机械工程系又承担了“大型铸锻件成形过程模拟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研究任务。新型MIG焊接电弧控制法于1984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FG及F-FG密栅云纹版分别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1年)和二等奖(1984年);造型材料发气性能测试方法及仪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7年);大型钢丝缠绕预应力系列压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研究开发的大型钢丝缠绕预应力压机、奥贝体球墨铸铁磨球、逆变弧焊电源等科研项目,均有出色成就,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迄今为止,机械工程系共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20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0余项,在国内外重点刊物、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教材30多本,获批准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近5年,主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次,在国外著名大学讲学和在重要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30次,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奖励11项,发明专利授权9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200余篇,与德国阿亨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法国IS研究所及俄罗斯、韩国等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0项。与此同时,还和国内外一批企业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以期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当前,机械工程系正以时代的眼光审视自身,瞄准世界前沿,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科交叉,不断开拓新的领域,研究方向涉及材料加工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和先进的材料加工与成形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等领域。现已拥有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摩擦磨损与表面工程分室、部级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加工过程模拟与仿真、激光加工、快速成形、无损检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制造系统及仿真、工程材料等一批设备与技术先进的教学科研基地。“九五”期间,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重点支持了机械工程系“计算机集成热加工研究平台”、“现代制造系统及仿真”、“先进制造技术”和“绿色制造技术”等项目,从而使机械工程系的科研教学环境再上一个台阶,在2001年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高居榜首。
机械工程系以材料加工工程及先进制造技术为主要学科研究内容,该学科无论在传统工业还是现代工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加工与制造将物质从原始或低级形态转变为高级形态,体现出人类社会物质和知识两大财富的积累和进步。
目前,机械工程系与材料科学、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现代管理学、信息科学等密切交叉与融合,并伴随新能源、宇宙航空、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传统热加工扩展到先进制造、绿色制造、纳米材料、生医工程等领域,和先进的计算设计、信息管理、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更加密切结合、交叉渗透。其主要方向有:
(1)材料加工成形理论及模拟仿真,包括:材料成形过程的宏观/微观模拟仿真、高精度建模与高效计算、模拟仿真的重大工程应用等;
(2)材料加工过程控制及自动化,包括:加工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加工设备的自动化、材料加工中机器人系统及应用等;
(3)快速原型制造与激光加工,包括: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基于高能激光束的先进加工技术、生医材料快速精细成形等;
(4)新材料制备与精确成形技术,包括: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工程应用、铝镁等轻金属的精密成形新工艺、消失模铸造和精密锻造、表面工程、绿色制造技术等;
(5)材料加工质量检测及企业信息管理,包括:定量检测与智能诊断、制造业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CIMS环境下的物流系统等。
机械工程系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和科研队伍,以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教授和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教授为首的、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学术梯队,包括:25名教授、37名副教授、28名讲师(工程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6人,在国际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的有5人,在国内学术组织中任职的有25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任编委以上的有15人。教师中45岁以下青年骨干人数超过半数,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
机械工程系实行学分制和“本科-硕士统筹培养”方案。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120人、硕士研究生70~80人、博士生20~30人、在站博士后20余人,他们都是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材料与机械工程等学科交叉渗透相互结合的趋势,近十年来, 机械工程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 除数、理、化、力学基础和要求良好的外语、计算机能力外,还在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加工工程、工业工程、信息管理、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加大教学力度,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认识实习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的培养则更要求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论文选题面向学科发展的前沿或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程课题,注重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培养。
机械工程系一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健康成长。自50年代以来,机械系已毕业本科生约6000名。近5年来,培养博士生100多名、硕士生200多名、博士后32名。
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展望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机械工程系的全体师生员工深感肩负重担,任重道远。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拼搏、创新,用我们的辛勤和智慧建设一流的机械工程系。值此70华诞之际,机械工程系全体同仁向各位师长、校友和同学发出同贺之喜。让我们继续努力,为华体会(中国)早日跻身世界一流而共同奋斗。